Baseball dreamers

星期一, 12月 19, 2005

[節錄]莊勝雄教室系列報導

節錄自
蕃薯藤運動網
http://www.yam.com
http://sports.yam.com/list.php/baseball/columns
陳師正先生

聯合新聞網
http://udn.com
方正東先生

No.56 整理

莊勝雄返台將21年日本職棒經驗與自身體會所學無私傳授國內後輩,所謂老師百款巧妙不同,他的立論和所有棒球教練相同;但對所有受教的選手來說,心理層面的信服接受度與講述方式的技巧,成為莊勝雄勝出之處。

關於手部的動作,莊勝雄將擲球手與守備手分開講解:投球時傳統觀念的垂直角力量轉換傳遞,在力量鏈轉移到肩膀之後,『要從劃圓改變成橢圓!』這樣的目的,在讓手肘和手腕向前更接近本壘板延伸。莊勝雄說:「好處是控球會更準確、使力更輕鬆、力道的釋放也更完全。」

守備手也就是投球上半身旋轉動作的前導手,過度的拉向身體後方,將導致右投手左肩(或左投的右肩)未能閉鎖完全,使蓄積力量分散。伸向目標後往胸口收回的簡單動作,是莊勝雄建議中信鯨隊幾名投手改善的方向。此外投完球後的守備動作亦是他所強調;他也提到投手自我提醒出手點不過早的一個訣竅:「感覺和頭部是像一個面整體一起向前延伸的。」

國內投手的身材在莊勝雄第一天觀察發現普遍比過去為佳,但未有專業輔助的錯誤重量訓練致使柔軟度退化,也限制了球速發揮或埋下受傷潛因。在上半身有強大力量的情形下,投手必須盡量在下半身重心保持與非投球側肩部未旋轉向本壘前,讓投球臂跟上逐漸轉向與即將前移釋放力量的上身。肩膀與地面平行線的維持,和兩臂展開飛鳥動作維持與軀幹構成完整平面平衡,這兩點都是需注意的細節。

台灣投手常見的問題大多是沒有運用下半身力量,出手後肘關節的高度不夠,影響控球與球速發揮,重心轉移、揮臂弧線距離不夠遠等。

莊勝雄表示:「我只是指導大家一些基本的投球方法,希望大家用最好的方式投球,讓自己的意思與動作可以一致,一般而言,投球時前腳跨步出去的角度以120度最正確。」

莊勝雄看過沈鈺傑的投球分解動作後指出,「沈鈺傑投球沒用到下半身的力量,他有很粗壯的下半身卻沒用到,真的很可惜,同時投球時手肘過低,也影響到球速與控球,這種投球方式擔任先發投手,會相當辛苦」。

雖然如此,莊勝雄不認為沈鈺傑的問題很大,他說:「當務之急,只要讓他能夠將手肘拉高,將全部力量發揮出來,對於增加球速與控球能力,應當會有很大的幫助。」莊勝雄已為沈鈺傑想出一套辦法,如何讓他投球時手肘抬高,「只要他能每天反覆練習一百次,成為一個習慣動作,相信就會有很大的幫助」。

除了沈鈺傑,莊勝雄也分析了曾兆豪、柳裕展、謝承勳等投手的投球動作,他稱讚曾兆豪的投球動作很好,不過手肘也低了點,投球時應該將手臂擺出去,呈橢圓形,靠著加速度增加球速。

至於謝承勳,莊勝雄認為他的下半身運用得很好,但轉身時沒有將手臂拉到最後,而且肩膀太低,柳裕展也有類似的問題,手臂往後拉的時間太短,沒辦法將力量完全投出來。

下盤動作方面他只要求一項重點,就是和打擊動作原理類似的『髖關節擺動與旋轉動作運用』。投手準備投球過程抬起自由腳時,身體垂直不偏移晃動,隨後軸心腳開始發力旋轉,通過腰、背串連力矩後,由軸心側髖關節向前開始投出動作。這就是過往所謂蹬板的真正意義!旋轉的過程,莊勝雄用「打陀螺」來形容,讓球員去體會意涵。

最後是出手霎那的細微動作。「投手拉遠練習過程中要隨時用身體感覺不同放球點的調整,近距離早而遠距離晚出手。」至於投手持球時手腕的輕鬆但不擺動關鍵,莊勝雄提出『中指尖施力與食指尖施力成6:4分配理論』讓球員首度接觸此一觀念。

投手的守備方面,他則給一壘手傳投手補位球一項準則:「可使用低肩傳球,避免球路偏高。」至於投手接獲面前滾地球策動傳二壘雙殺部份,莊勝雄強調:「要用內野手的移動墊步,讓自己在接到強襲球後不急不徐的迅速下投手丘,再往二壘壘包方向順暢將球傳出。」

重量訓練的觀念隨著資訊發達被選手吸收選用來加強實力,但由於缺乏深入而專業的規劃,白練了不該練的部位,反倒讓應有的投球表現水準受限。

「在能力內以重量訓練和修正基本動作增加球速,是必然的道理!但是球速也和天生資質有關,想要硬催或盲目追求速度的結果,通常就是受傷。」莊勝雄如是說。「球速到了一定程度以上,確實該鑽研變化球的控制。其實速度落差30公里就很夠用了!控球也是關鍵,控球好的投手才能談配球,配球用心思,打者自然就處於較被動了。」

不少投手前側肌肉都足夠發達,但負責投球延伸與煞車動作作用的後側肌肉較為薄弱,這將使肩膀負荷增加。對此也參與棒球教室的林純玉則表示:「可以用離心等張運動來補強這方面肌力。」

莊勝雄強調棒球選手肌肉的實用性和訓練位置正確重要性。「甚至投、野手都有區別,我們不是健美先生,好看不一定好用。」他指出:「肩膀深層旋轉肌群的訓練非常重要!把肩關節窩包住的旋轉深層肌群以及四條特定肌肉:小圓肌、棘上肌、棘下肌、肩骨下肌,是投手最需要加強的地方!還有就是柔軟度必須維持,投手協調性僵硬掉是不行的。」

腹背肌的強化和下盤力量當然也是棒球員不可或缺的戰力來源。莊勝雄把這部份融入技術性動作當中:兩人一組跑動間接球迅速折返的訓練,不但或多或少能增強心肺耐力,也同時間有效率的讓身體記憶住和比賽投、打、跑、守時所需的基本動作。

莊勝雄再以『遠離菸酒,早睡早起。』兩樣最簡單卻不易持之以恆的生活管理自我要求,鼓勵國內職棒球員:「這也是檢視自己真正pro與否的指標!」

莊勝雄以中信鯨與羅德投手的畫面做交叉比對,擷取不同投手的優點闡述一些投球基本動作的重要檢視點,整理如下:

(1)前腳彎曲110~120度,後腳呈140~150度角(參考點一)

(2)兩臂與肩對地平行線盡量不歪斜(參考點二)

(3)出手前的挺胸動作,有助投球臂完成最大外旋。

(4)軸心腳膝蓋應內收,以避免力量分散(往內才能做後續推送),並在自由腳滑步跨出過程中,成平順曲線下移。軸心腳過早伸直,將減低上身旋轉速度。

(5)投球前的重心應放在軸心腳尖,如此能避免軀幹穩定不前後傾,肩膀也能維持正確平衡。

(6)投曲、滑球系列變化球時,小指可朝向本壘做參考點;手腕適度放鬆和前臂呈近90度,不用刻意翻轉或拖拉球,重點在出手加速度自然提升變化球的轉速。

(7)各類變化球放球點不會改變,是手指持球角度或加速度點的不同而已。揮臂速度、放球點要保持相同,才不會被打者辨識。 上圖中綠線為投手投球動作身體簡單示意:三組線條中藍色代表正確參考線,紅色則為需要避免的費力方式。頭部上方的圓與橢圓弧線,即為前文提及過的出手延伸。

右投為例的右手邊直、曲兩條線,則為軀幹旋轉時由上方鳥瞰的投球手橫切畫面。在不刻意將左手(戴手套手)拉向後方旋轉的前提下,上半身應在蹬板同時移往手套,並搭配手部釋放力量。此時持球手直線移動,到越接近本壘位置最後一刻送出,能增加控球的準確性。此外以直球而言,手掌和指尖壓住球縫線出手造成倒旋轉後,可嘗試向內、外角目標延伸推送,如此也能提升球進壘位置的控制穩定度。

左下方的示意圖,則是上述第四點軸心腳重心推滑示意。先蹲後前移的兩段式或過早打直導致推送力量不足,都會影響球質和尾勁。

示意圖(連結至蕃薯藤運動網)